跳至內容
跳至內容

主要導航

內容開始

電子學習通訊

 

主頁 > 電子學習通訊 > 電子學習通訊內容

電子輔助學習與生活質素

撰文﹕電子學習通訊編輯小組 何麗珊博士

智能手機和無線鍵盤

二十多年來,資訊科技發展迅速,造就了電子輔助學習的出現。所謂電子輔助學習,就是在學習過程中使用電子輔助設備(如電腦、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等)收發和處理資訊以及與別人聯繫。更重要的是,通用設計的概念,使電子輔助設備惠及身體有不同障礙的人。有閱讀障礙的同學們都能跟其他學生一樣,可隨時隨地博覽網上資訊,緊貼社會步伐,取得平等教育和就業機會,改善生活質素。

今期第一篇文章由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助理教授黃敬歲博士撰寫,黃博士會與大家討論一下電子學習、生活質素與通用設計的三角關係。文章會闡述不同學者對生活質素的看法,也會介紹資訊科技發展必需引入的通用設計原則。

另外,生活質素的定義,因時、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文化背景和社會價值觀會影響到個人對生活質素的看法。怎樣的生活才令人覺得滿足和快樂?這固然是主觀的感覺,但也有客觀的條件。今期的通訊兩位就讀大專的視障學生述說電子輔助學習如何改變他們的學習,亦使他們更能獨立地生活。譬如相比從前,他們能更容易地獲得資訊和更有效地學習。因此,他們更有自信,與人溝通,建立人際關係,擴闊視野,使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至於生活質素的客觀指標,包括我們的基本需要,例如保暖和保護身體的衣服、充足和有營養的食物、安全的住所、人身安全以及物業擁有權。而在生活較富裕的香港,我們很自然地期望得到較高標準的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獲得更多公民權利,這些權利不會因年齡、性別、種族、殘疾等的因素而被剝奪。今期最後一篇文章會介紹正在進行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公眾諮詢。康復計劃方案在上世紀70年代制訂,大約每隔二十年會就服務發展狀況、國際標準與社會期望等因素,作出檢討與改良。而這方案的未來發展會影響到日後康復服務多方面的發展,也就是殘疾人士能否平等參與社會和發揮所長,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素。我們期望康復計劃方案的新方向會兼顧殘疾學生的電子學習。


「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編輯小組簡介: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二零一三年八月推出「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此計劃希望為閱讀殘障學生提供各類支援服務,協助他們善用電子模式學習,藉此消除他們與一般學生在學習上的差距。而「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是計劃下的其中一項服務,內容是由一班義務編輯小組的組員協助撰寫。從2016年10月起,「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會逢雙數月,於由協進會出版的「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內刊登專題文章,與大家分享閱讀殘障學生如何透過資訊科技令學習變得輕鬆而且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