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跳至內容

主要導航

內容開始

電子學習通訊

 

主頁 > 電子學習通訊 > 電子學習通訊內容

電子學習與讀屏軟件的應用研究

撰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讀屏軟件成效計劃研究小組袁海球博士、楊佩詩博士、陳承志先生

輔助學習工具

近年,社會上有著不同種類的電子學習方法,如對象為一般大眾的電子學習軟件,例如一些語言學習軟件、智力訓練軟件等等,甚至一些給專業人士學習統計學、管理學等等的網站。這些學習軟件及網站可令學習更有趣以及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大眾可隨時隨地用電腦甚至智能電話學習,從而提升學習動機。由於電子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因此電子學習可幫助大眾終生學習。另一方面,於中小學,透過多媒體及互動應用程式,電子學習亦可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學科的抽象概念,如物理科或化學科,從而令學生了解當中的知識。電子學習能令一般大眾的學習變得更有趣及更多元化,但是除了一般大眾及學生外,電子學習亦可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人士,甚至一些軟件是她們學習上的必需工具,例如給視障人士使用的讀屏軟件。

讀屏軟件已成為視障人士的必需品,由使用手機應用程式(例如WhatsApp及Facebook)到以電腦方式進行測驗及考試,均須使用讀屏軟件,另一方面讀屏軟件亦可幫助讀寫障礙學生學習。因此,讀屏軟件的成效如何以及讀屏軟件怎樣改善視障人士的生活,成為一個重要研究課題。一般來說,有視障的成人通常使用讀屏軟件作社交用途(例如以WhatsApp及Facebook與朋友溝通)和豐富生活(例如閱讀新聞、查詢天氣資料等等)。但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讀屏軟件的意義則更加重大,除了與朋友及家人的聯繫,因視障學生於閱讀課文及文章時看不見或看不清圖文,使用讀屏軟件能幫助她們閱讀,從而改善她們的學習環境及增強她們的學習成效。

有見及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於2013年開展「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以支援有閱讀困難的學生。及後於2017年,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合作進行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項目,探討讀屏軟件的成效及發展,研究對象包括有視障的成人及有視障或有讀寫障礙的中小學生。這項研究至今已收集了約20名視障中小學生及約30名視障成人的數據。初步的數據分析顯示,讀屏軟件易用的程度、讀屏軟件易學的程度、學校老師的支援及家人和朋友的支援均影響讀屏軟件的使用頻率。而讀屏軟件的使用頻率亦與閱讀動機有著相關性。是次研究的第二階段,除了使用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亦將採用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的方法,以更深入地研究讀屏軟件怎樣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及怎樣改善成人的社交活動。

是次研究的第二階段將於今年下半年展開,收集數據的工作預計今年年底完成。本研究小組希望今次研究所得的數據可以改善相關的讀屏軟件以及帶出使用讀屏軟件的作用及重要性,從而幫助有閱讀困難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