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跳至內容

主要導航

內容開始

電子學習通訊

 

主頁 > 電子學習通訊 > 電子學習通訊內容

選書心得

手提電腦上放著幾本書
圖:手提電腦上放著幾本書
撰文:本計劃服務使用者 黃嘉濠

閱讀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有利於個人的學習過程,也對個人成長與工作發展息息相關。視障人士雖然在閱讀上有一定程度上的障礙,但隨著協進會近年開展「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並將服務對象擴展至非在學的視障人士,閱讀已不再是一種「渴求」,而是一個可行的生活興趣。筆者雖然說不上是閱讀專家,但在選書上也素有心得,今次再次應邀於通訊撰文,並借此機會與愛書之人分享心得。

首先,是透過網上書店選購心儀的貨品。視障的朋友不可能像別人一樣到書店「打書釘」,但現今資訊科技發達,視障人士可到網上書店選購心儀的書籍。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一本 (My Book one) 都是一些較普遍的本地網上書店及應用程式,既支援搜尋引擎的功能,部份書本更備有書本和作者簡介,以及書本目錄。雖然現時網上書店尚未可支援完全閱覽部份或整本書籍的內容,但透過網上書店提供的基本資料,相信讀者也已大約了解書本的意涵,也可決定是否選購。

另一方面,文化界的書籍得獎名單也是值得參考的材料。香港雖然被稱為「文化沙漠」,但文化界人士仍銳意改變這個普羅大眾的印象。事實上,每年香港都有舉辦大大小小的書籍競選活動,並由閱讀對象推薦及公投,這些入選名單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例如:「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十本好讀」、「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及「香港書獎」。對筆者來說,偶爾想跳出原有的閱讀框框,或自己原來的舒適區 (Comfort zone),這些得獎書籍將會有一定的刺激,讓你捲入其他閱讀的漩渦中。

再者,作者及出版社也是閱讀的關鍵因素。對於作者及出版物的風格,相信大家閱讀時總有自己的喜好,這部份只是因人而異,本身並沒有特定的標準。反而,筆者在這部份想強調的是專科資訊的尋找,相信大專同學也會發現,心理學、社會工作等不少專科的書籍都來自某一、兩間的外國出版社或一、兩位作者,甚至即使是不同學院但同一學科的同學也是使用同一本的閱讀材料,這便是最好解釋「學科專家」 (specialist) 的概念。事實上,在尋求閱讀材料的過程中,讀者可嘗試在有關領域中尋找當中的 KOL (Key opinions leaders),並加以閱讀。當然不是 KOL 的東西就是無可指責,但如果是要應付功課,甚至是要快捷地了解當下的討論,KOL 的資訊與流行程度,相信會是一個出路。

最後,是可透過同儕的分享去促進閱讀的文化。筆者工作的機構,部份同事近月組織了學習小組鑽研「和諧粉彩」的心理治療模式,他們常匆匆吃過午飯後,便把辦公桌變成藝術世界。雖然「和諧粉彩」不是一種閱讀模式,但學習小組也可演變成閱讀小組,透過書籍分享、共同閱讀、讀後討論,透過互相分享及反思的過程,便把個人的事情延展到小組/同儕之中,過程也變得更有體會及內涵,從而促進閱讀的文化,提高個人的資訊素養。

「學而孜孜不倦」乃終身學習的根本,書本與讀者相遇也是一瞬間的緣分。筆者雖然不是一個文化人和學科專家,也只可稱作「偽文青」,但希望個人的分享,能為徬徨的知音人在選書時有所覺悟,而不要把書本成為書架的裝飾品。共勉之!